top of page
文章: Blog2_Post

朱大可文章集

“长者”的“出界”仪式

  • 8月22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孟京辉油画
孟京辉油画


我所面对的这些“高冷”作品,是一组被王朔标定为“出界”的物事。依照从前的标准,它们可以被叫作“绘画”和“书法”,而依照当下的尺度,它们跟视觉和图像相关,需要被观看者的眼睛所重新定义。对于大众而言,这类奇特展览可能意味着一次“偶然的出土”——作者长期低调于公共空间,却从岁月的虫洞中重新冒头,被怀旧的人群百感交集地“看见”。


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于,作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的先锋人物,以反叛与启蒙著称,他们的古怪姿容,被肖全的摄影图册《我们这一代》典藏。如今,“这一代”年过六旬,悄然步入“后中年期”,肿胀的青春期欲望早已消退,时间正在成为最危险的敌人。此刻我要追问的是,在一个无所作为的年代,“出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先锋”是昔日文化反贼的原生标签。“界”代表身份或标签。出界不是出轨,而是出离“本界”(原生状态)而跃入“异界”。这种越界或跨界行为本身是家常便饭,完全不值得谈论,因为就其本质而言,“界”是一种被蓄意营造的观念堡垒。但这次“出界”展览截然不同,经过一场精心的策划,它升格为人类学的“通过仪式”(rite of passage),遵循“我出(界)故我在”的逻辑,向世人展示“幼者”向“长者”跨越的事实,并确认“新长者”出世的象征意义。


那么“出界长者”又意味着什么呢?它指涉年龄、阅历和声望,但终究还是跟原创生命力的盛衰相关。在精神分析的谱系中,包含了内化(从外部抗争转向内心整合)、冥想(沉入历史与自我经验的记忆)、守望(从叛逆转向见证与看护)、求证(探索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疗愈(身心创伤的自我修复)等诸多侧影。长者的蜕变可能占其一二,但也可能囊括全部。

 

“出界”并非出殡,也非出格,甚至没有出神,在个体时空的跨越中,“长者”实现了对“幼者期”的背离、承袭或深化。这是一种充满张力的隐秘对话,向我们显示人性的内在蜕变。不仅如此,人们还能观察到出界者的双向和解:不仅跟外部世界和解,而且要练习跟往昔的自我和解,跟流逝的岁月和解,跟锐利的刀锋和解,以及跟冲动、力比多和火焰和解。


只要翻查人类艺术史就能发现,几乎每一页都写有“出界”两字,看起来像是一种持续和遍及全球的美学动乱。威廉·布莱克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晚年完全专注于绘画与版画;亨利·米勒在陷入写作疲惫后转向水彩涂写,把美术当作视觉疗愈的康养中心;大卫·鲍伊不仅是摇滚巨星,也试图从绘画与行为艺术中探寻出路,建立耳与眼的共同体;苏珊·桑塔格后期转向小说和戏剧导演,指望以丝绸般的叙事,去包藏批评家的浓烈杀气。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疗愈主题在本土“出界”中如此显著,犹如一些色泽鲜亮的标记。北岛的沐浴疗法,是采集细密而均质的小水泡,并从那些生命分子中获取能量;芒克的景观疗法,是对镜框乌托邦的孤独访问,反复穿行并伫留于明亮的梦境;刘索拉的气团疗法,在貌似混沌的团块中勾勒分形几何和耗散结构,有一些经络式线条在其间有力地游走,问候着身体迷津的彼岸。

 

疗愈的意义如此重大,需要被反复追究,直到穷尽为止。崔永元的书画意在“明志”(可惜本展未能亮出他的明志样本——公鸡),他如此幽默,又如此忧郁,构成了罕见的灵魂复调。书法具有公认的疗愈功能,但过于温和的“墨疗”,只能有限地缓解怒气、焦虑和痛苦,无法消除“复调”制造的张力。


翟永明的稚拙体画作,暴露出童嬉的本性。她沿着时间路径“出界”到童年,从那里打量世界,并重新定义四周的人物,这难道不是一种独辟蹊径的疗愈?

 

“长者”的文本也向人重申了“出界”的弹性与微妙。陈丹青以“出界”成为“名嘴”著称,而本次却只做了由丹青(油画)到墨迹(书法)的短途越界,令人有些意外;孟京辉的“瞎涂”貌似“出界”,却还是徘徊于油画、剧本和电影分镜手稿的分界线上,恪守叙事的戏剧性法则。倒是严歌苓式的“佯出界”有些诡异,她在界内继续奋力书写,却以循规蹈矩的书法探头,面朝那些守界的警卫,露出天寒地冻的笑容。


关于这场奇特展览,王朔仅仅贡献了两个稚拙体的汉字,此举看起来吝惜,却具有强烈的标题宣叙性,而且意外泄露了他的智力。此前他在一则视频中的佯弱和佯傻,引发了世人的交头接耳。有人幸灾乐祸地叫道:“看哪,老迈的王朔多么可怜!”王朔就这样戏谑了他们。他并未退场,甚至没有出界,而是借用“孤独老去”之类的写实主义布景,实施了对世人期待的反讽式操控。这无疑是王朔最擅长的修辞。

 

在生命的长途行旅中,手指是一根复燃的火柴,在“异界”持续地移动,直至“长者”的多面性价值被完全点亮。作为典型的光线疗法,图像在沉默间叫喊,在无序中结构,在暗黑下照耀,最终,在“出界”后获得存在的完整意义。


当“长者出界”的诸多疑点被梳理之后,剩下的问题只有一种,那就是此后还会发生什么新的变故?是增熵式的沉寂,还是一次更为激越的抵抗?在某些特殊的“出界”时刻,它是否会携带令人战栗的呼召,并请求人秘密地倾听?对此我没有任何答案。作为“长者”中的“他者”,我会相当低俗地说,来吧,让我们把这些都交给该死的时间。

 

                                      2025年8月22日写于墨尔本




《出界》海报
《出界》海报



王朔书法:出界
王朔书法:出界
北岛作品
北岛作品

ree


ree

 


ree


ree

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展览现场部分图片


展场外围
展场外围

总策划人崔凯
总策划人崔凯

刘索拉画作及众人赞语
刘索拉画作及众人赞语

展前的安谧
展前的安谧

徐冰看展
徐冰看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女演员袁泉和瞿颖
女演员袁泉和瞿颖

留言

評等為 0(最高為 5 顆星)。
暫無評等

新增評等
朱大可logo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
  • Facebook
  • 領英
  • Twitter

网站架设、内容编撰、版面设计和维护:杰夫

©2022 by Exploring Chinese Culture : Zhu Dake's Speach.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