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部落格: Blog2


大可文章集
© 版權所有,谢绝下载

搜尋

文化批评


上海与世博的隐秘情史
上海丝:申博背后的秘密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而该次成功申博的原因,跟一种叫做“辑里丝”的器物相关。在中国申博委员会的报告里,含有一条重要的申办理由,它源自那份叫做《北岭徐氏宗谱》...
2022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殖民地情欲的头号敌人 如何描述殖民地上海的基本面貌,这个论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一部模仿本雅明隐喻式批评的《上海摩登》一书中,美国汉学家李欧梵按月份牌、张爱玲和施蛰存、刘呐鸥以及戴望舒的感受重新题写了上海。他的寓言化叙述流露出对殖民地情欲的无限感伤的悼念:作为当时全球最现代...
2022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17 分鐘


国学、国粹和国史的真相
作为“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 20世纪以来,中国人被迫面对三种历史叙事模式,第一是胡适、鲁迅和陈独秀的“新文化叙事”,它以“打倒孔家店”的激越口号,表达出对否定历史传统的坚定信念。尽管此后胡适做出了重大调整,重新走回“整理国故”的道路,但颠覆历史传统的“潘多拉之盒”已经开启,...
2022年3月2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禹:中华民族精神的话语起源
今人所绘禹的肖像 神族的徽章 每个时代的发话者都有权对他面临的全部话语事实进行阐释,就这种阐释的严肃性和不可重复性而言,它正是我所指出的“话语审判”,也就是用一种与当下经验密切相关的话语去追问以往所有的话语文本。 如果沿着时间逻辑的向度,这种追问必然把我们引向神话,也即引向...
2022年3月25日讀畢需時 17 分鐘


甜蜜的行旅及其文化口红
——论余秋雨现象 一、文人和大众的新和解运动 品读余秋雨的历史散文,蔚然成了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时髦风气。如果我没有弄错,在革除了深度和力度的所谓“后文化时代”,这是继汪国真之后在散文和历史交界处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显然,历史和文学正在制造出一些新的产品:历史利用文学获得“美...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36 分鐘


空心的文学——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白皮书
刘小东《违章》 只有一个值得认真谈论的事件:文学的死亡。 当代文学的圣殿正在塌陷下来,变成硕丽无比的大废墟,一个杂种”和“垃圾”的世界。但是它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幻影。诗人和小说家像几百年前那样,固定在一个偶像的坐姿上。巨大的典籍庄严静穆,凛然披挂着圣洁的尘土。澄明之风吹来,一...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29 分鐘


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2009年3月8日在岭南大讲堂公众论坛上的演讲 但丁诸君启动的意大利文化复兴,800年后在中国能够实现吗?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中国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问题。前年开始很多学者都在提文化复兴的问题,出发点很好,但我没有那么乐观,我用的词是“复苏”。复苏而已,复兴...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14 分鐘


1985-2005:中国文化撒娇史
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轿夫抬着新娘出嫁的场面 一、暴君和流氓的角色对转 1987年,一个流氓主义的幽灵,游荡在被严密看管的中国影坛。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主人公——一个流氓轿夫,先是在高粱地里诱奸了刚出嫁的女子,而后又乘其丈夫被杀强占了“掌柜的...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天鹅绒审判和诺贝尔主义的终结
身份的多元平衡原理 高行健的获奖,在中国文坛触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诺贝尔奖抵抗运动。这一后果并未出乎我的意料。而高究竟是几“流”作家,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尽管一些大陆作家陆续发表了“拥高通电”,但大都言不由衷,充满虚情假意。而对高进行“等级鉴定”的公开结果...
2022年3月24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零年代:大话革命与小资复兴
零年代的大话革命 2001年5月2号青年节前夕,一个新闻事件隐喻了中国的话语剧变。主演电影《大话西游》的演员周星驰,在北京大学礼堂受到青年学生英雄式的欢迎。这不仅表明脂粉英雄已经取代了诗歌英雄,而且意味着一场新的“大话”革命降临到我们头上。以香港无厘头电影为契机,以数码网络...
2022年3月23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两种人本主义及其书法对抗
仓颉的传说 人并不是唯一的言说者。在人之外,我们目击过大量的话语事实,它发生在飞禽走兽之间,甚至连蚁虫也拥有我们所难以谛听的细微话语,藉此组织起它们的秘密王国。在一头狡黠的猫看来,人与它的唯一差别是后者的前肢掌握了文字及其书写。在人的语音遭到变乱之后,文字从纱草纸、丝帛、泥...
2022年3月2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