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部落格: Blog2


大可文章集
© 版權所有,谢绝下载

搜尋

文化批评


国学应从孝顺进化到孝爱
——2015腾讯冬季思享会现场演讲 [摘要] 国学里有大量的精华,也有很多的垃圾。比如说举一个例子,二十四孝,就是古代心理学变态样本,拿这个来作为我们道德弘扬的范本,这不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吗? 朱大可说:二十四孝是心理变态...
2022年3月29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爱情异托邦》——揭开情爱语词的隐喻真相
——为马小盐新书所做的跋文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词典,一篇写给爱本身的白皮书,一份爱致敬的宣言。作者马小盐试图填补“情爱哲学”的空白,全世界只有巴特写过《恋人絮语》,而她则试图撰写东方式的“情爱絮语”,她在书尾毫不迟疑宣称:“写作是最繁茂的孤独、最形单影只的共舞、最无耻的深爱。...
2022年3月29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人类所捍卫的人文主义,可能被机器彻底终结
编者按:在文化、艺术形式多彩纷呈的今天,文化的走向、艺术的普及、文明的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聚焦,艺术的复兴与文化的未来成为值得探讨与关注的话题,在如今这个历史节点回看和展望,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模样,又将如何走向世界?...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3.10叙事:从符号游戏到剧场狂欢
3月10日似乎是个有趣的日子,它指涉谭嗣同出生(1865)、袁世凯就职临时大总统并成立北洋政府(1912)、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漂出大量死猪(2013);而另一方面,就在这天,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世上第一台电话(1876),武侠小说家金庸诞生于浙江海宁(1924)。任何...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世界需要一次“大重启”吗?
谁在沉睡?谁在苏醒? 谁在诞生?谁在死亡? 谁即将死亡?谁即将诞生? ——阿拉默箴言 1、何为“西伐利亚主义” 21世纪的地球政治,正在分裂为两个彼此对抗的体系。 其中之一是传统的西伐利亚主义(Westphalianism)思想体系。该体系支持地缘政治和民族国家主权,坚持以...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国家修辞和文学的创伤记忆
1. 国家主义文学的母亲叙事 国家修辞学的轮廓 本文所指陈的修辞学,拥有下列三个基本领域:文本的修辞学、符号的修辞学和风格的修辞学。这是文本、符号和风格的三位一体,它描述了现代修辞学的基本框架。 跟记忆相关的文本的修辞学,是探究修辞的逻辑起点。我们可以看到,记忆文本是一个复...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22 分鐘


文化批评的暮色与曙光
二十世纪晚期,在美国硅谷的引领下,西方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器物/实体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向符号/数码资本主义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科技魔法,它溶解了实体经济的古老基石。与此同时,中国也在21世纪完成向消费社会的初级转型,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开始涌现。销量巨大的...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魔都上海的“怪屋”景观
建筑领域的“上海制造”,是城市景观织体的一个远东样本,汇集其中包括各种“非主流建筑美学”的奇观式建筑,如城市地标(东方明珠塔)、城市传奇(延安路立交桥龙柱)、城市梦想(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城市文脉(城隍庙、大世界、上海一九叁三)、城市违章建筑(鸽舍)和贫民窟(虹镇老街)等各...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中国官商的泰坦尼克策略
中国当代移民史,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1986年到2011年,仅仅只耗费了27年,它就经历了六种重要变化,而成为中国时局的一种精密映射。 改革开放之初,也即1986-1989之间,大批中国青年试图到西方学习并体验生活,由此引发读书和打工浪潮,主要以美国、日本和澳加为主。其中...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文学:语文与算术的世纪之战
文学正在从传统语文的旧居逃离,向算术的领地飞跃。这是近年来中国文学的一个重大变化。文学原先是属于语文行业的,也即属于语词、篇章、修辞、语法和风格的空间。数千年以来,文学一直试图借助简洁的叙事,描述自我或世界的真相。文学试图守望自己的语文家园,那就是人本主义关怀、创造性技巧以...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乔布斯咬了上帝的苹果
资本主义的私生子乔布斯,一个稀有的商业天才,向我们展示出技术美学和器物美学的奇迹。而在这方面,另一个叫比尔盖茨的人,只能望尘莫及。比较一下苹果和微软的视窗平台,就连一个傻瓜,都会做出正确的评判。 技术美学的成就,导致苹果电脑成为全球设计师的最爱。但是,IPHONE和IPAD...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老外滩的红楼梦和麻将牌
宁波老外滩被改造成了当地的时尚地 一个刚刚来到中国的老外,会因地名The Bund而犯晕,因为中国居然有如此众多的“外滩”,遍及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带。只要查一下中国城市化历史就会发现,以上海外滩为样板,在最近十年之内,先后出现了宁波老外滩、汉口小外滩,福州新外滩、厦门的国际外...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迷幻、迷宫、迷梦——从邓国源“在花园”说起
朱大可、邓国源、云浩广州谈艺录 二零一六年的开年,我们遭遇“花园” 这是当代艺术的大家邓国源的作品,他哲思的命名他的系列作品为《在花园》 或者是定数,对于“花园”与构造花园的“玻璃”、“镜子”等词汇都做过剖析的朱大可从昔日殖民地上海的海上浮现,和昔日殖民地天津河运码头的邓国...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26 分鐘


王小波毕生在向自由致敬
1 《黄金时代》写作后耗费近二十年时间,成为一部反转的身体叙事的杰作。流氓王二和破鞋陈清扬的“不伦之恋”,是文革时代的必然产物。道德专制统治下的国度,所有跟“性”相关的事物,必然要以“贱”的面容出现。这是文革“黄金时代”的基本法则。于是人们看到,在那个被语词照亮的文学舞台,...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无比艰难的道歉——反思“文革”发动五十周年
北京红卫兵向曾遭他们殴打的老师道歉,经由《南方周末》的放大式报道,而成为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受到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但正如原发媒体的审慎评论所言,尽管道歉者显示出过人的道德勇气,但这一事件本身并无普遍意义,它只是一个偶发事件,从反面验证了此类事件的稀缺性。然而,它足以充当某种个...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从方方日记到普希金歌剧
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打破了实体空间的高度疏隔。人们借助互联网链接融入陌生社会,架设起临时的传播链共同体。尽管这共同体稍纵即逝,但它终究可以成为一种道德化叙事,融入宏大历史的总体性记忆。方方日记是这方面的另一范例,它实现了一名女作家跟整个良知社会的辐射式链接。...
2022年3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从母亲到荡妇的偶像转型
亚细亚社会拥有自己独特的偶像传统。母亲偶像的使命通常只有两种:生命的赋予者和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但在东亚社会,她还负有另一个使命,那就是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就是如此,她对中国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佛陀。这位东亚母亲是拯救苦难和鼓励生殖的首席救星,她响应着男权社会发出的最热...
2022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肉身叙事的策略、逻辑及其敌人
李山《胭脂》系列(以下绘画作品均为李山所作) 一、“肉身叙事”的三种策略 “肉身叙事”的浪潮席卷中国。“色语”和“酷语”同时在肉身上面奋笔书写:卫慧和木子美式的“色语”书写着女人的肉身,而莫言式的“酷语”则无情剐割着男人的躯体,散发出不可思议的嗜血狂欢的气息。这是两种截然不...
2022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洗脚、下跪、磕头和道德演出
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沦丧,而普世伦理又无法推行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央视播放的“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
2022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